欢迎访问黑龙江省福建总商会官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妈祖文化——海峡两岸交流往来的重要桥梁

更新时间:2024-01-31 15:03:46 点击次数:760 次

2008年4月,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首次应邀组团赴台开展妈祖文化交流参访活动,在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负责人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会晤时,马英九先生真诚地说:“托妈祖的福”。交流参访活动的圆满成功,又一次验证妈祖文化是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

台湾是妈祖信仰最密集、最典型的区域之一。台湾《林氏大宗谱》记载:“北宋初北方流民涌入莆田湄洲沿岸,林默(即妈祖)造木排渡难民往澎湖定居谋生”。明清时期,福建移民捧着湄洲妈祖神像跨越台湾海峡到台湾定居开发,妈祖信仰开始在台湾落户扎根,并逐步发展成为台湾地区的主导信仰文化。台湾地区现拥有妈祖庙宇3000多座,妈祖信众达1600多万人,占台湾人口的75%左右。诚如郭俊次先生所言:“台湾岛即是妈祖岛”。尤值一提的是台湾的大部分政治人物也信仰妈祖。蒋经国先生生前曾11次到北港朝天宫进香,并亲笔题赠“人和年丰”牌匾,他临终前一再说妈祖是慈悲的、博爱的,要把她发扬光大。连战先生为湄洲妈祖祖庙题词“神昭海表”、为南京天后宫题词“慈航普济”,宋楚瑜先生为湄洲妈祖祖庙题词“圣德配天”、为贤良港天后祖祠题词“护国庇民”、为莆田阔口白湖顺济庙题词“宏仁善济”,郁慕明先生专程赴湄洲妈祖祖庙进香朝拜妈祖并题词“风调雨顺”。妈祖信仰已成为岛内能够超越族群意识、超越社会阶层、超越区域界限的一大民间信仰。

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87年10月,“妈祖千年祭”吸引了海峡两岸10万多名妈祖信众参与活动,台湾《人间》杂志钟俊升公开以记者身份进行了采访报道,这次活动推动了台湾决定开放部分台胞赴大陆探亲。1989年5月,台湾宜兰苏澳南天宫组织224位信众分乘20条渔船护送妈祖神像从海上直航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打破了两岸隔绝40年不通航的局面。1997年1月24日至5月5日,湄洲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02天、19个市县,驻跸35个宫庙,接受台湾妈祖信众1000万人次的朝拜,台胞称之为“千年走一回”的世纪之行,台湾媒体以“十里长街迎妈祖,火树银花不夜天”等来描绘巡游场面,妈祖金身巡游台湾的照片编入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其配文为“两岸文化正式交流”,巡游活动创下了两岸恢复交流以后,妈祖文化入岛交流时间最长、覆盖区域最广、牵动人数最多的记录。2004年6月,妈祖文化发祥地莆田市组织79套、161件妈祖文物赴台参加湄洲妈祖文物展,是祖国大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妈祖文物赴台展出活动。2006年5月25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首次在湄洲岛举办“两岸情缘”主题演出活动,吸引台湾妈祖信众及在莆台商2000人观看演出。2006年9月,台湾妈祖联谊会组织50家妈祖庙、4300多名妈祖信众与在大陆的2700多名台胞一起,汇成7000多人的谒祖进香团,是迄今为止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最受关注的台胞赴大陆参加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2007年5月,福建东南电视台在台中县举行“妈祖之光”大型演唱会,现场观众达5万多人。2008年4月,东南电视台再次赴台举办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演唱会,并首次赴台南进行演出,进一步扩大两岸的妈祖文化交流。此外,大陆方面还编辑出版有关妈祖文化书籍、画册、音像资料上百种,与台湾方面合作拍摄《湄洲岛奇缘》、《妈祖在台湾》等10多部电视连续剧,两岸举办的大型妈祖文化学术双向交流活动多达数十次。莆田市也组织了16个团组、325人次赴台开展妈祖文化交流活动。湄洲妈祖祖庙与大甲镇澜宫等台湾十大宫庙“缔结至亲”,与近2000家台湾妈祖宫庙建立了联系,1275家台湾妈祖宫庙到湄洲祖庙谒祖进香。2004年6月,包括60多家台湾妈祖宫庙在内的300多家妈祖文化机构申请加入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二十多年来,约有150多万台胞赴莆田湄洲岛朝拜妈祖。现在,每年前往湄洲岛朝拜妈祖的台胞信众达10万多人次。这些以妈祖文化为载体的交流活动成为两岸交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最能联络感情、沟通思想、凝聚人心,最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从台湾妈祖信仰文化的真实记录情况可以看出,不可分割的妈祖信仰文化传统联系是维系台湾与祖国大陆的重要纽带之一。全国政协委员颜延龄曾说:“在大部分台胞心目中,妈祖不但是战胜风浪、开发台湾、与自然灾害及各种敌人作斗争的精神支柱,同时还是把他们与祖国大陆紧紧相连的一条重要感情纽带。在台湾,妈祖代表着‘根’,代表着家乡的一切。妈祖文化已为海峡两岸的密切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新途径”;从两岸最早交流不约而同地选择文化交流作为突破口也可看出,由于文化交流可以更多地选择双方均能接受的“中性”主题,具有较大的交流操作空间,文化因素可以在两岸交流中发挥着开创性的推动作用,因此,两岸文化交流开启了两岸交流的先河,在打破两岸隔离方面起到了相互了解、增进感情、求同存异的作用,影响了两岸文化背景的互动,并促进了两岸经济与政治层面的交流。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曾为两岸交流发出“莫为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五千年的文化”的深情呼唤。

“官不通民通,民通以妈祖为先”。在两岸隔绝的态势下,唯有妈祖信仰者敢于冲破障碍,往返于海峡两岸,推动着两岸交流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妈祖文化的心灵桥梁和情谊纽带作用,是其他交流方式难以替代和难以达到的。在两岸交流中最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思想沟通的还是民间信仰文化。颜延龄先生指出:“在两岸文化交流中,民间文化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特殊作用,它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更容易被两岸民众所接受,更能有效地消除两地民众因长期隔离所造成的不了解甚至是敌意。”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漳州市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谢铭洋也表示,两岸在文化交流尤其是妈祖信仰上有很多共同之处,这是两岸走向“贴心”的良好根基。妈祖文化集中反映了伸张正义、广施仁爱、不畏艰险、舍身救难、造福他人的高尚情操和不朽精神,已成为“真”的体现、“善”的化身、“美”的象征、“和”的愿景。妈祖文化是两岸民众普遍认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文化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具有构建两岸文化交流的基础、见证两岸关系的源起等重要作用,特别是台湾的妈祖信仰是从湄洲妈祖祖庙传播过去的,这种信仰上的源流关系,在两岸关系上有着积极的因素。妈祖文化渗透着浓郁的中华民族意识,妈祖信众大多热爱民族文化,倾向爱国、爱乡,妈祖信仰中的两岸神缘关系,也是两岸民间的血缘、文缘、地缘的载体。这些因素的综合,自然而然就表现着两岸民众“人同根、神同源”,都是同族同宗的华夏儿女,具有深厚的亲情、乡情。通过妈祖信仰的各种活动和两岸妈祖信仰文化的交流,必然会唤回台胞的爱国情结,寓于神缘中的亲情、乡情、信众之情等诸方面情谊的再现和加深,从而起到促进两岸交流和密切两岸关系的作用。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风暖冰雪融,潮平两岸近。”随着两岸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进一步热络,台湾妈祖信众“拜妈祖、怀故乡”的强烈感情再度升华、汇聚为一股激流推动着两岸民间文化的交流,深深地扎根于台湾民众精神生活当中的妈祖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拨动台胞的心弦、拉近了两岸的距离、连接台湾民众的中华情节、增进了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构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先行先试平台,进一步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