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省福建总商会官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奇山秀水福建情 海阔潮涌八闽风

更新时间:2024-01-16 17:22:20 点击次数:749 次

八闽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区域特征。八闽文化极具个性魅力,多元性、矛盾性、海洋性的突出特征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 

八闽之由来

福建位于东南沿海,有“东南山国”之称,与台湾隔海相望,全省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人口2800万,以汉族为主,还有畲、回、蒙、满、高山等31个少数民族,风俗民情颇殊,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海外侨胞700多万,是中国主要侨乡。有人说,福建因有闽江,故简称“闽”。这种说法不合事实,因为称闽在前,而闽江之得名在后。“闽”在福建,最早是族称,即为福建土著民族之称呼,亦称为“蛮”或“荆蛮”,后来也称为“越”。《史记》吴大伯世家条的“索隐”对“荆蛮”解释说:“蛮者,闽也,南蛮之名,亦称越。”因此,又有人将它们合称为“闽越”。闽到后来既是族称,也兼称地名,即指福建这块地方。因为早期闽人多以蛇为图腾崇拜,所以《说文解字》称:闽是“东南越蛇种”。    

秦代以前的福建,一般称“七闽”。《周礼》上有“五戎、六狄、七闽、八蛮”之说,那是因为福建土著民族在秦以前有“七国”即有七个部落的缘故。称福建为“八闽”,是在汉人南迁以后的南宋,因为从北宋开始,福建有八个相当于府(郡)的行政单位。这八个相当于府的行政单位,历元、明、清几个朝代基本上无变化,所以八闽之称一直延用下来。这当中,从清初康熙年间开始,福建除了原有八个府的行政单位,还有台湾府也属于福建管辖。这样,福建曾有过九个府的年代,所以八闽的福建又有”九闽”之称。直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建力行省,与福建分治,于是九闽的福建又恢复八闽之称。    

清代以后,福建府一级的行政单位有过多次变动,但人们都以习惯来称呼福建为“八闽”。因此,闽和八闽,成为福建的简称和俗称。

相邻互不懂的方言    

闽山苍苍,闽水泱泱,民族融合,文化交汇,即使这样,这里的民众仍保留着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实属不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乡有一俗。”是福建民俗的真实写照。    

方言是地区最鲜明的特征,听口音即可辨别某一个人的籍贯,而闽地方言中又有许许多多的分支,也许隔一座山、一条河的村民,在见面的时候都无法沟通。多元文化碰撞、交汇,必定产生竞争,会有优胜劣汰,也许正是这样造就了福建这块宝地的逐渐发光发亮,八闽文化实则是从中原而来的中原文化与当地的土著闽粤文化,以及外来的西方海洋文化相互碰撞、磨合、融会的结晶。  

多元化宗教

福建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可统计的教徒人数约112万人(不含信奉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的善男信女),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6072座,佛教寺庙数量和僧尼人数均居全国汉族地区首位;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有14座,占汉族地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总数近10%。全省有各级爱国宗教团体267个;有福建佛学院、福建神学院、闽南佛学院3所宗教院校,在校生600多人;有一定规模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2万多座。福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之多、人数之众、影响之深远、供奉福祉之庞杂、与海外联系之密切,在国内大陆各地均属罕见。   

“八闽”明珠——湛卢文化    

湛卢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瑰丽多彩的八闽文化艺术宝库中熠熠生辉。她凝聚着历代松溪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闪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并以其丰厚的历史内涵和形象生动的魅力,历经岁月的风雨而不泯,始终保持着旺盛不衰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74年,松溪县渭田乡西晋墓葬中出土一枚青铜剑(现存福州西湖展览馆),在湛卢山麓政和县境内出土过青铜剑,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还不能确定它与湛卢剑有无关系。建国以来,中国国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吴越青铜剑吴王光剑、越王勾践剑等。1969年,在湖北江陵望山五号楚墓中发现越王所用的铜剑,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身宽4.6厘米,剑身镀饰菱形纹,剑柄处有“越王鸠浅自用剑”八个篆铭文,鸠浅就是勾践,该剑的质量和工艺水平在当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我国青铜兵器中罕见的珍品,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锐利武器。

其原因是:第一,当时青铜剑采用了先进的铸造技术,生产了剑背和剑刃含锡量不同的复合剑。这把青铜剑的背部含锡量只占百分之十左右,呈红色,所以比一般的青铜剑质柔而坚,不易折断,而剑刃部含锡只占百分之二左右,所以质脆而硬,使得刃口更加锋利,因而加大了剑的杀伤力。第二,采用了铬酸盐进行表面氧化处理防止青铜剑表面锈蚀。这些青铜剑深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表面仍然光滑乌亮,锋利坚硬不逊当年。这种工艺技术是惊人的。第三,青铜剑装饰美观,剑身雕刻有细密的几何花纹或鸟兽图形,并且采用锚金镀嵌。因此这种青铜剑在当时不仅是锐利武器,还是特权的象征和艺术珍品,湛卢剑是这种青铜剑之首。    

奇秀甲东南——武夷山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方圆7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50米,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武夷山游览胜地,一般是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8千米的武夷山,它方圆百余里,自成一处胜地,向称福建第一名山。武夷山风景区以丹霞地貌为特色,有“三三、六六”之称。三三是指迂回曲折的九曲溪两岸的36作山峰。碧山丹水,一曲一个景,曲曲景相异。    

海上花园——鼓浪屿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面积1.78平方千米。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主要观光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环岛路、鼓浪石、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滨浴场等。鼓浪屿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鼓浪屿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     

客家文化——土楼风情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    

永定客家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有的人叫他们“客家围屋”。    

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中国,民居丰富多彩,四合院、围龙屋、石库门、蒙古包、窑洞、竹屋等等,早已为人世所知晓,而掩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福建省民居永定客家土楼,却鲜为人知。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